10月31日,青海省统计局网站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初步核算结果》,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青海省生产总值绝对额为2741.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至此,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已全部揭晓。
各地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GDP)数据表现如何?体现出我国经济发展中哪些亮点?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解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GDP为9497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从增速看,西藏、重庆、甘肃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前三季度的GDP同比增速高于全国水平(4.8%),其中,西藏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达到6.2%,位列第一位。重庆和甘肃均为6%,并列第二,随后是内蒙古,为5.8%。13个省份前三季度的GDP同比增速低于全国水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前三季度,半数以上省份GDP同比增速高于全国水平,反映出多数地方经济加快回暖,对全国经济恢复向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增速上看,中西部省份表现更为突出,西藏、重庆、甘肃等地增速较快,体现出“盘子小”“增量快”的特点。
从总量看,广东前三季度GDP达99939.18亿元,接近10万亿元大关,稳居全国榜首。紧随其后的江苏也站上9万亿元,前三季度GDP达97744.3亿元。山东和浙江分列第三位和第四位,GDP均超过6万亿元。整体看,共有8个省份前三季度GDP超过4万亿元。
东源投资首席分析师刘祥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大部分省份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较强,能够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广东、江苏等经济大省稳居全国GDP总量前列。首先,因其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产业基础雄厚,能够支撑经济的持续增长。其次,丰富的人力资源在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上具有优势,区域创新能力强,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增强了经济的内生动力。
记者在梳理各地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时发现,中西部地区的不少省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较快,正在加速追赶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各地GDP增速前五位分别是西藏、重庆、甘肃、内蒙古、江苏/湖北(并列),中西部地区省份占比较大。
谈及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刘祥东认为,要加强区域合作,推动资源共享,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需要持续加大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继续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升级的相关政策,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吸引更多内外部投资。
刘向东认为,今后要进一步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带动作用,遵照市场机制推动产业转移,引导各地区各类产业有序转移和高质量发展,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竞相发展新格局。
下一篇:没有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