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人民币在全球投资、收购、资金储备等金融体系的作用进一步增加;最后是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定价权,得在全球市场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即便“硬件”再优越,若缺乏“软件”的配合,人民币国际化依然面临不小挑战。
是指境外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金融投资收购、贸易结算、资产储备的意愿与操作便利度。发现一个奇特现象,即很多境外企业只有与中国企业打交道时才考虑使用人民币,其余情况下基本仍然使用美元或欧元作为金融投资、资产储备、贸易结算的主要工具。
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衡量标准其实可以变得很简单,就是让这些与中国没有业务往来的境外企业都开始使用人民币。”他直言。他分析了人民币之所以难以得到这些境外企业使用的两个原因,一是在很多国家,目前可供境外企业选择的人民币跨境贸易产品服务,及相应的贸易融资、人民币资产托管、投资理财产品屈指可数,甚至部分当地银行无法提供简单的人民币结算与兑换服务,导致不少境外企业即使有意使用人民币作业务结算,也难以说服上下游企业客户使用人民币。
二是市场仍然缺乏足够多的人民币汇率风险对冲工具。某些欧美发达国家遇到最多的情况,是不少境外企业在与中国企业协商跨境业务人民币结算时,都会提出中国企业额外支付一笔资金(相当于交易额的约5%),作为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的汇兑损失补偿,但这也抬高了境外企业使用人民币的成本,令他们不愿使用人民币。
“随着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期)上线,我最大的期许,是金融机构能以此设计更加操作便利化、创新型的人民币汇率风险对冲、贸易融资、投资理财等产品,激发境外企业使用人民币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