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建投资到一带一路为提振钢铁需求带来了转机。2015年,钢铁行业似乎将迎来一个不错的开头。国家发改委在批复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上频现“大手笔”:12月22日~23日发改委两天之内共批复8个交通运输建设项目,涉及投资总额达到2346.26亿元。事实上,从10月1日至今,发改委已经批复基建项目43个,涉及机场、铁路、公路、城市铁路项目,投资额度超过万亿元大关,达到了13648亿元。
“一带一路”所签项目直指过剩产能转移,也让国内众多钢企看到了需求复苏的曙光。此外,未来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的重点战略发展方向,在海洋产业产生众多投资机会的同时,基础建设工程项目所涉及的钢铁订单都是未来钢铁的潜在需求,但这些项目具体用到多少钢材还无法计算,国内钢企能否分到与分到多少与钢厂的位置和生产品种都有直接的关系,若想照顾到全行业还是有点困难。
业界呈现出难得一见的乐观情绪。受此感染,股市钢铁板块甚至再次上演“大象起舞”,多支龙头股涨停。中国钢企步入转型升级的窗口期:由重量型向质量型发展转变,产能扩张开始降温,兼并重组暗流涌动,效益逐渐回升。与此同时,因资金链崩溃导致的钢企破产重组事件更警示我们:转型升级,风险与机遇并存。如何推进变革,探索既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又契合企业发展实际的突围路径?近日记者与武安市裕华钢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交流,获得了不少可供行业借鉴的经验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