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7821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3883亿元、新增专项债券3078亿元。截至2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91420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
业内专家指出,从前两月发行进度来看,今年我国地方债发行不仅时间提前,发行量也较往年大幅增加,一季度地方债发行将突破万亿元。今年我国主动提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将给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为稳投资、补短板、调结构发挥重要作用。
前两月地方债发行量大增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9年1至2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7821亿元。其中,发行一般债券4560亿元,发行专项债券3261亿元;按用途划分,发行新增债券6961亿元(包括新增一般债券3883亿元、新增专项债券3078亿元),发行置换债券和再融资债券(用于偿还部分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下同)860亿元。
数据还显示,截至2019年2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91420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其中,一般债务114273亿元,专项债务77147亿元;政府债券188269亿元,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3151亿元。
中国国际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汤林闽对记者表示,在2018年底提前下达部分2019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的背景下,今年1至2月地方债发行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发行时间提前,二是发行量较往年大大增加。
汤林闽表示,与1.39万亿元的提前下达额度相比,1至2月不到7000亿元新增地方债的发行量依然略显保守,因为这意味着一季度内几乎不可能用完全部的提前下达新增限额,也令今年后续的地方债发行安排承受压力。“不过,由前两个月地方债发行量大增引领,今年地方债开年即进入紧凑发行的趋势,因此地方债发行应呈现与去年大为不同的均衡发行态势,不会再出现突进式爆发式发行的情况。”他说。
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8000亿元。业内专家指出,扩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是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重要支撑点,有助于稳投资、补齐短板和防范风险。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表示,主动提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可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是稳定投资、补齐短板、调整结构的重要内容。
关于专项债投入的重点领域,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今年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表示,重点还是支持重大在建项目和补短板。一是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尤其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项目、污染防治项目。二是支持重大发展战略。比如雄安新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等等。三是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包括棚户区改造、铁路和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重大水利设施、乡村振兴等公益性项目建设,并将重点支持在建项目续建。
卞欢指出,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开前门”、“堵后门”的思路得到贯彻,专项债、置换债发行顺利,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前门”进一步打开,专项债顺利完成定额、债务信息公开得到加强。地方债务置换也基本完成,“堵后门”政策机制不断完善。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继续采取措施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在发挥政府规范举债积极作用的同时,严格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堵后门”要更严,“开前门”要更大,疏堵结合,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
该负责人指出,将完善专项债券管理,按照加大支持和强化监管的原则,完善专项债务限额规模全额管理,加强专项债券项目收支预算管理,规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健全专项债券风险防控机制,支持地方尽早发挥专项债券资金效益,有效防范专项债务风险。此外,将督促地方落实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要求,稳步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阳光化”,更好发挥社会公众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监督作用。